2011年8月3日星期三

「見多識廣」- 004 炒魷魚

今次會談談「炒魷魚」

現今大家也知道「炒魷魚」是代表解僱,原來於煮生魷魚時,魷魚表面會收縮,令魷魚片捲起來,就是這個現象令人

於舊時的香港及廣東,很多外地人會離鄉別井到來工作,僱主會包食宿,他們會搬到工作的地方住,就像員工宿舍一樣,萬一被解僱,他們便要收拾一切家當離開,而最大的物件通常是一張床墊,為了方便,他們會用床墊把其他東西捲起來拿走。所以人們很怕失去工作,因為失業可能等於沒地方住。為了避免談及「解僱」一詞,通常會用「捲鋪蓋」(廣州話會講「執包伏」)代替。慢慢地,人們更利用「炒魷魚」時魷魚的形態來形容解僱。

這便是的來歷了。(Siu Chuen於 FACEBOOK 中給了很正確的答案呢~~)

P.S. 順帶一提,英文中,Sack (v.) 是解僱的口語,而 Sack (n.) 則代表袋子。看來「解僱」於中英文中也帶著「執包伏」的意思呢。

2011年8月1日星期一

「見多識廣」- 003 不入流

今日會談談「不入流」的來源,今時今日,「不入流」可解作跟不上潮流或不為人所接受、難以「埋堆」,要解「不入流」,先要知道何為「入流」。

「入流」,源自中國古代的官位制度,官位以品為稱號,一品為大官,二品次之,一直到九品,周星馳有部作品叫作《九品芝麻官》,便是諷刺九品官的官階細如芝麻。如官位於九品之內,稱為「流內」,九品官階之下,稱為「流外」。如果有人可以考到九品官或以上,便叫作「入流」


久而久之,有人把「入流」的「流」和「潮流」的「流」混淆了,便出了今天的「入流不入流」了。

下次談甚麼好呢?